保單管理 登入註冊

如何買保險?記住這四點外行變內行

15249
「求救!第一次買保險,該注意哪些事?」一直以來大家對於「買保險」這件事總是有很多疑問,網路上的討論也永遠不會少。老實說,以前筆者同樣不懂保險,甚至常抱怨,明明就是一個讓人轉嫁風險的工具,為什麼保險公司要搞得那麼複雜?每家商品不同就算了,怎麼連同間公司底下也出一堆內容很相似的方案?就連詢問業務員,也會發現每個人的回答跟觀念都差很多,到底該聽誰的才好?真是傷透腦筋。

後來想想,與其被別人主導,乾脆自己先研究看看。於是利用網路工具做功課、到處請教非銷售立場的專業人員、不停閱讀各種文章、觀看不同價值觀的討論,最後總算有了些心得,也順利幫自己和家人安排好全套保障。但說起來,不是每個人都方便撥出這麼多時間與心力來學習啊,萬一還沒自修完,風險就先來到,那又該怎辦?基於上述考量,針對想要短時間規劃好保險又不想被話術給影響的人,建議可記住以下四大觀念。

【觀念一】設定好自己能負擔的預算

 

說句坦白的:「會要求你掏出自己無法負荷或影響生計的保費,這樣的業務員,不是一個會站在保戶角度思考的從業人員。」保險是人人都可以買的,無論賺多賺少,都可以用來轉嫁危機。當然預算充足時,保障可以規劃得更牢固、更滴水不漏;但預算少時,也同樣能先把重要風險給預防好,等賺多點錢時,再依序補齊次要的漏洞。

大家上網查有關保險預算的事,可能會看到「雙十原則」或是「整年保費為年收入的 10% 」等說法。其實這樣的公式並不適用每個人,也不完全準確。一來是賺得多的人,若只單純想建立穩固的保障,也不見得要用到 10% 的收入。二來賺得少的人,例如剛出社會年收入僅在三十萬上下的小資族,如果要拿三萬多元出來買保險,等於只剩二十幾萬要撐過一整年,若還有貸款或孝親費,基本生活一定會被影響,所以這類原則當個參考就好。

那麼多少預算較合適呢?建議收入少時,先用年收入的 5 ~ 8% 左右去規劃保險即可,利用定期險低保費高保障的特性,把眼前最大的風險先轉嫁掉。接著可不是沒事,而是好好打拼賺錢,等到明年、後年,再依序把「稍微遠一點、稍微小一點」的風險給安排好。

【觀念二】找到值得信賴的業務員

 

保險這商品看不到也摸不到,不像手機或美容用品,三分鐘觀賞個網路影片馬上知道內容與用途。保險只能藉著白紙黑字的描述和業務員的說明,才能完成它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。好的業務員可以根據保戶的預算,由大到小、由近到遠,規劃能夠負擔的保障,並在這限度裡,努力讓保障達到最大化。相反地,也有些業務員會推薦給保戶經濟能力上極難負擔的商品,或是刻意不透漏其它商品的資訊,又或是沒先幫客戶安排人身保障反而先推各種投資型商品等等。若日後保戶不幸發生重大事故,這些行為都可能是造成家庭悲劇的間接原因。其實不論保戶能聽進多少、要不要買,業務員都應該盡到風險告知的責任。

但要判斷一個業務員值不值得信賴,通常自己也必須具備點相關保險知識,否則也是老鼠拉龜無從下手。沒關係,若是這種情況,還是有些能判斷的線索。首先,像是職場經歷、年紀大小、職階高低、業績多寡等,用這些事來挑選有利於保戶的業務員,是完全不準的。而觀察是否具備以下特徵,反而可供參考:

  • 會詳細瞭解保戶需求再開始規劃保單
  • 說話誠懇不誇大
  • 具備同理心
  • 願意時常供保戶諮詢
  • 不做無謂推銷
  • 精通自家商品也大致瞭解整個市場商品
  • 比起投資話題更關心客戶保障是否足夠
  • 具備簡單醫療與法律知識

(符合越多特質越好)

【觀念三】 明白自己的需求與風險

 

長期逛「買保險」網站,或是習慣先在網路上做功課的人,可能這一觀念會先建立然後才找業務員。不過大多數人都是在與業務員洽談一兩次後,才能明白自己有哪些保障是已經不用擔心的?哪些保障是日後還必須補強的?如果保戶沒能明確得知這些訊息,那表示業務員沒有溝通好或是保戶沒有專心聆聽。如果是這樣,建議別急著投保,不妨換個對象洽談,或是等自己疑慮確實消失,真正瞭解保障內容後再來投保即可。

規劃人身保障時,不外乎是利用市場的六大類保單來針對風險本質解決問題。這六類保單分別是:壽險、意外險、醫療險、癌症險、重大疾病險、失能險,而必須要被解決的風險問題則有「家庭責任」、「醫療花費」、「長期照護」、「養老計劃」等煩惱。通常投保這些險種,就能轉嫁大部分人身風險,但人生不同階段往往需要不同保障,每個人配套也會因背景需求不同而有所差異,無法一概而論。跟業務員洽談時,應在這方面多加詢問,便能明白自身現況對於風險來襲時,所能承受的程度為何?又可利用哪些方式、花多少錢來解決這些危機。

【觀念四】  投保後自己也要清楚保單內容 + 定期健診

 

投保完後,保單可別收著從此不管。條款的內容雖然密密麻麻,但三不五時拿出來看一下保障項目、除外事項、理賠方式等重點,便能很快提升保險功力。所謂的健檢,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保單健診」,是一個好習慣,可以看成是風險規劃的「健康檢查」。好比生病時需要看醫生,平常沒生病時,每過幾年也要健康檢查,才能提早發現問題,盡早治療。

定期做保單健診不一定都是增加預算,有時反而是藉由這機會,檢視保單效力是否都還正常、有沒有資料未更新等問題。也有些保單當時還堪用,但現在恐怕不符合醫療趨勢了,如果是這樣,就可以取消,把預算空出來用在別處上。另一個原因是,有些保單可能沒問題,但是人的狀況改變了,像是經濟狀況改變、結婚了、年紀變大、家中成員增加有了家庭責任等等,在健診時都該視情況調整。確實做到上述這些事,才是真正「買保險」的良好觀念。

若還有不懂處,或是想尋找可信賴的風險規劃專家,也可直接填表聯繫網站團隊,或是繼續追蹤網站的相關文章長期學習。預祝大家都能在保險之路上,有越來越多的收穫!

30秒快速分析自身保險需求


相關文章

你可能會喜歡

買編-黃志凱

2021連假攻略!元旦出遊至少準備這些…

再過幾天今年就要結束啦,迎接新年的元旦假期一共…

保險話題
買編-黃志凱

學生族碰上長輩人情保該怎辦?必懂自救法

幾年前,爸媽因為人情壓力,請親戚幫忙規劃自己保…

保險話題
買編-黃志凱

內行人不會這樣挑保單,四大重點報你知

接近年關,許多民眾都會回頭檢視自己和家人的保單…

保險話題
買編-黃志凱

五十歲了,應該怎麼規劃保險?(上:觀念…

看著孩子一點一滴長大,終於也開始步入社會,是否…

保險話題
買編-陳湘雲

別以為診斷書上寫手術,保險公司就會理賠…

買了醫療險,為什麼動手術不理賠?對民眾來說,認…

醫療險
買編-陳湘雲

儲蓄險什麼時候解約比較划算?

好不容易把保費繳完,又陷入該解約領出來,還是繼…

財務規劃